找到相关内容1158篇,用时3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在佛教中的意义主要是 :

    。(二)无间,又称无碍,即正断烦恼之,同于前言之断道。此之后(即无间)即可断除烦恼;基于无间隔之义,称作无间。(三)解脱,即断除烦恼,证得解脱真理之。(四)胜进道,又称胜道,即于解脱,将...修行。(3)解脱︰即已自烦恼中解脱,证得真理,获得解脱之修行。(4)胜进道︰又称胜道、三余。即于解脱之后,更进一步实践其余之殊胜行,而全然解脱。  此外,地狱、畜生、饿鬼之三种生命世界,称为三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764912.html
  • 持戒不严谨无法正确修观

    持戒不严谨无法正确修观 摘自: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定 现在,有许多人在教导修观与其它许多禅修技巧,我会这么说:「修观并不容易。」我们不可能一掷中的。若持戒不严谨,将无法顺利进行修观,你得自己去发现。戒与律是必要的,因为若身、口、意的行为不清净,我们的脚跟就无法站稳。无戒的禅定,就如试图跳过解脱的基础,小心摔死! 同样地,你偶尔会听到别人说:「你无须修止,跳过它,直接修观。」喜欢...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5576675.html
  • 生命究竟的意义(二)

    1.为了达成解脱目的,我们必须圆满实证菩提次第上的证量。 2.在次第中修心,是对自己和他人最重要、最有利的事。 3.在世间作生意上,为获得现世乐而做的小小工作,也有很多的障碍。所以,...同样的,执着世间的圆满,也不会让你每天的作为成为迈向解脱的因。 10.这样跟随无明,你日常生活中的作为就无法成为对治解脱轮回或一切苦和困难的肇因之良方。 11.在大乘佛法中,证悟之有五:资粮道、加...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0010777461.html
  • 济群法师答:天人福报极大,为何不能修行?

    于享乐,早将修道置之度外。色界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那里的天人安住于禅定带来的喜悦中(这可是远远超过欲乐的喜悦),也不能进一步修习解脱。   天人虽因往昔善业带来极大福报,可以随心所欲地享乐,但也...开发智慧。相反,人类有心追求真理、追求解脱,更容易通过闻思修而解脱得度。 ------------------------------ 济群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济群法师佛教问答 济群法师佛教文章...

    济群法师

    天人福报极大,为何不能修行?|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02577941.html
  • 修行的目的在断惑证真!--能弘法师

    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烦恼乃是修行所要对治、断除、熄灭的对象,此等凡情俗见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众生的轮回、束缚的来源。   如解脱四果的证道:“初果”断三结:身见、戒禁取见、疑,已尽净,...解脱、慧解脱,俱解脱。生死已尽,不受后有,圆满证阿罗汉果,毕竟不生不灭,出三界六,随处解脱。故此学佛修行不在神奇怪异,远离凡情俗见种种执著分别才是真正了生脱死的根本。切忌心外求法,被境所转,颠倒梦想...

    能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581715.html
  • 圣严法师答:佛教徒必须实行佛化婚礼吗?

    若以解脱的观点衡量,出家人最好不做证婚人。若以菩萨的观点衡量,为了佛化社会的理由,出家菩萨为人证婚,当可视为接引的方便。 ------------------ 扩展阅读: 圣严法师佛教问答 ...

    圣严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22135485202.html
  • 关于菩提心——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

    行呀!   好比我们磕长头时念颂:   “南无!  我及无边诸有情,  直至成佛归依三根本,  为利众生求取解脱,  生起愿,行,殊胜菩提心。”   许多人磕头的时候,嘴边不停地念,心里却不知这...有些修法的人时间越久,心却越麻木 ,越学心越狭小,这都是菩提心没修好的缘故。   “为利众生求取解脱。”不仅你一个人在磕,你要观想带着无量无边的如母有情跟你一样向上师三宝顶礼。然后,真诚祈请上师三宝...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

    |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754011973.html
  • 上界天人最终命运多数非常悲惨

      上界天人最终的命运多数非常悲惨,究其原因,是因地修道所致。当初,在欲界修行时,他们认为修习上界禅定之因就是解脱,又将禅定的成就当作解脱果,这就埋下了祸根。在定力消失而接近死亡时,他们见到...解脱,又将禅定的成就当作解脱果,这就埋下了祸根。在定力消失而接近死亡时,他们见到自己行将堕落,因缘聚合,便生起严重的邪见,他们认为此解脱不可依靠,不再相信解脱是真正的依托之处。以此邪见而身陷无间地狱。...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轮回|苦谛|解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8023519888.html
  • 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差别

    外表 重视实际。朴实,有步骤可实践 重视门面。有华丽的,有玄虚的、神秘的 佛陀禁止持咒,因无论善恶咒愿皆有所求,不能对治苦、灭苦。 道路 解脱:侧重学习此生解脱之法。所有功德、用功,回向为此生解脱资粮。佛陀鼓励众生先得自利(证涅盘),再作利他。 菩萨:学习法门广泛、杂学。所有用功、波罗蜜,回向成佛。 解脱:可以在这一生证得圣果 菩萨:...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847996.html
  • 佛陀与阿罗汉的差别

    ,发现、知晓、了解、熟悉此,及教导弟子跟随他的解脱,这就是如来与阿罗汉的差别。”从这部经可以看出佛陀与阿罗汉的差别只是佛陀无师自通这一点。  另外,在《中部90经》《普棘刺林经》佛陀说:“解脱与...杂阿含75经》及《相应部》22:58,记载佛陀住舍卫国时,有一次他问诸比丘说:“如来是阿罗汉、等正觉,如来是于肉体(色蕴)生厌恶、褪离欲望、灭止欲望、没有粘著,而解脱攀缘、完全觉悟;如来对感受(受蕴)、...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93453120.html